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品牌 >
(上海战疫录)守“沪”日志:屏幕后“代码”支持 程序员化身“数字防疫人”

时间:2022-04-25 16:03:08    来源:

上海4月24日电(陈聪瑶)近4800人的社区,如何确保每一次核酸检测通知到位,上海浦东黄山始信苑采取“线上线下”同步叫号。线下由志愿者拿喇叭喊楼,线上“家常户晓”小程序实时更新进展,两种“广播”同时发声。

不同于前者“睡过即错过”,“家常户晓”可翻看历史消息,快速精准知晓核酸检测几时开始、各弄检测点具体位置、正在进行中的楼栋号,以及其他重要信息。上海日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兼小程序开发者王庆贺称其为“社区电报”,通过单向传播,减少无效信息干扰,避免焦点性信息被覆盖。

越是疫情这种关键时刻,大家越关注高质量、权威信息,“家常户晓”正在做的就是信息收集与分发。同时全力聚焦区域社群共创共享,让信息与知识在社区流转。

“黄山始信苑四千七八百人,消息最高阅读量有650人次,我们认为它可能已经覆盖到20%的居民。”王庆贺说。

“大喇叭小喇叭吼,可能50%-60%的人知道,有些人没听见,消息直接就过去了,没覆盖到。我们线上群一发,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20%-30%,然后小程序上去最后达到80%-90%,甚至100%。”王庆贺说。他希望“家常户晓”是一个有力的补充,最终把社区工作做到接近满分。

在浦西新泾七村,上海一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王峰也开发了一款小程序,供居民免费查询快递信息,缓解“最后100米”引发的焦虑。

据他介绍,小区5000多位居民,每日包裹数上千,现有志愿者大多都是本职工作间隙抽空做志愿活动。靠喊楼一家家对接包裹信息或微信群沟通,任务繁重且效率低下。

“印象最深的就是,有个志愿者连续几天送到了晚上12点左右,从他19点多下班开始一直送,很辛苦。”王峰说。他理解催快递的人,像冷鲜肉类确实不能久放,无法知晓包裹到楼信息,使很多居民产生心理焦虑。

4月20日9点小程序上线至24日20点,志愿者共发布716条信息,包裹数量达2203个,被查询13696次。

“我觉得还挺欣慰的,对我们来说,程序使用率高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。”王峰笑道。上线后,他又对程序进行优化迭代。根据居民和志愿者使用情况,将包装数精确为包裹数,到楼时间改为开始配送时间,并增加“备注”功能。

“对这么大的一个城市来说,管理起来还是挺难的一件事情。我们要用正能量的心态去对待抗疫,很多人已经很努力地去做事情了。”王峰说。

在抗疫过程中,优化社区工作少不了各项技术支持。4月中上旬起,上海居民参加核酸检测时,现场登记方式已调整为随身办的“核酸码”。该码截屏保存后,可在30日内反复使用,有助于提升现场核酸采样效率。

支付宝端内“随申办”小程序不断增加功能,除了“核酸码”,还有“老幼核酸助查”。近期,这些防疫工具用户量激增,保障服务稳定尤为重要,支付宝项目经理黄砚青已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办公室“安家”。

“从收到需求、原型设计、接口对接、功能开发,甚至最后的压测一气呵成,本来平时一两周的工作内容,当天一个晚上开发完成顺利上线了。”黄砚青表示。

“家里人都说我是做技术的,‘手速快’,所以线上买菜的任务都交给我。可最近,经常因为接到临时产品发布需求,忘记抢菜。”黄砚青说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她对家里人怀有愧疚,但看到大家一起驻扎在中心不分日夜工作,看到身边朋友使用服务顺畅,觉得这一切也值得了。

她深知,自己眼前这一行行代码,对这座城的市民、对这座城的疫情防控工作有多么重要。

程序的开发与维护从来不是一键执行即可。小到“社区电报”“快递查询”,大到城市服务器,屏幕背后都是默默坚守的程序员。正是这些“数字防疫人”修复疫情bug,才使这座城继续高效运转。(完) 【编辑:刘湃】

标签:

读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