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快讯 >
环球新资讯:增量机会在再生类和胶原蛋白,2023年医美板块迎来拐点修复可期

时间:2023-01-19 20:39:52    来源:红刊财经

红周刊 特约 | 李宁宁


(资料图)

随着核心城市感染率逐步达到峰值,线下客流逐步恢复带动医美线下消费。需求端看,轻医美项目属于非全麻性医美,受到的影响较手术类小;且医美类消费前期受到疫情压制的需求并非消失而是推迟,期待消费复苏后迎来反弹。

12月下旬以来,在市场回暖和消费复苏背景下,医美板块异动频频,部分龙头股涨势喜人。此前由于行业监管和疫情影响等因素,医美板块估值受到一定压制,随着市场对监管反应钝化,需求将成为决定行业波动的主要因素。

我们对2023年医美需求恢复比较乐观,看好在再生类、胶原蛋白等赛道布局的公司,这些方向刚在国内兴起,随着上市产品逐渐丰富成熟有望深入人心。

医美板块政策边际减弱

行业需求逐步恢复

医美行业兼具医疗和消费属性,监管政策出台目的在于打击“黑医美”,维护合规市场。经过几年规范整顿,产业由野蛮生长到规范运营,更利好规范化运营企业,行业高质量发展值得期待。目前市场对监管反应趋于钝化,医美行业将回归基本面,需求重新成为决定行业波动的主要因素。

2022年12月7日,优化疫情防控的“新十条”发布,包括医美在内的消费行业底部随之确立。随着各地疫情先后达峰,消费场景恢复叠加春节将至,医美旺季来临,行业复苏非常明显。此前市场还存在“阳康”后短期是否可以做医美的担心,建议转阴4周内慎重实施医美项目。不过这种担心并没有阻挡消费者步伐,据多地医美机构医生反馈,春节前医美项目预约较满,后续节后医美行业恢复进度有望提速。

不管是管控还是疫情带来的消费信心不足的问题,从上游药品器械到下游医美机构,整体还是受损。所以除了上游产品铺货、新品推广的节奏、下游消费者到院的规律性被影响外,行业还出现了客单价走低、获客难度增加的趋势。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这可能也意味着行业后续恢复潜力较大。

而我国目前医美渗透率不足5%,对比韩国20%+的渗透率还有很大差距,医美线下消费属性明显的情况下,低渗透率和高粘性使得行业保持快速增长。实际过去三年间,医美行业展现了优于大部分消费赛道的成长性,且在2022年化妆品社零数据多月呈现负增长,渗透率还没到天花板的多个可选消费赛道增长渐显疲态情况下,仍然充满活力。比如某龙头医美机构20/21年医美业务分别实现29%/38%的收入增长;另一家龙头医美上游产品公司20/21年分别实现27%/104%的收入增长。

展望2023年,龙头企业跟随行业恢复,收入利润端均会有明显改善,尤其是前期利润端受费用影响压力更大的下游机构;另外,行业经过三年疫情也有明显洗牌,期间龙头表现出韧性,中尾部玩家去产能,后续份额集中的趋势会继续演绎。不过,医美板块整体估值并不便宜,板块龙头股2023年PE接近60倍。

2023年增量机会

或在再生类和胶原蛋白

A股年报季即将开启,考虑到2022年10月-11月疫情趋严,12月新十条后多地1-2周的停摆,多数公司四季度的表现可能会弱于三季度。以某龙头企业为例,12月在多重压力下收入持平,四季度预计收入实现15%-20%左右增长,从增速看,甚至弱于上海封城时的二季度。

不过,市场对行业12月收入和盈利情况预期已经比较充分,已基本反映到股价中,目前投资者更关注的是企业2023年恢复情况。从恢复节奏上看,考虑到2023年春节较2022年提前,市场对1月销售数据有一定容忍度,更期待3月份行业迎来全面复苏。

从产品上看,预计2023年再生类产品及胶原蛋白类产品增速更快,而其他更成熟的产品将跟随行业持续增长。第一轮高峰刚过,短期消费手术类项目更谨慎,注射非人体本身有的成分更谨慎,所以水光、光电等皮肤类项目恢复更快,注射玻尿酸比注射肉毒素恢复快,后面产品结构会更均衡,不过随着非手术类产品适应症越来越丰富,手术类占比下行是大趋势。

增量机会可能在再生类和胶原蛋白。再生类项目对比玻尿酸填充,注射后既能有填充后的效果,后续还会刺激胶原蛋白再生,弥补了注射玻尿酸面部不自然、维持时间短等问题,客单价更高,提前布局的企业有望享受收入和利润率的双重加成,少女针、濡白天使、艾维岚等相关产品在2022年已经分别取得3亿-7亿的销售体量,2023年预计维持高速增长。

而胶原蛋白赛道对比玻尿酸,体量能差5-10倍,但是产品力上各有优劣、不相上下,主要是胶原蛋白的安全性不如玻尿酸,价格贵,提取更复杂。最近几年,胶原蛋白行业玩家明显增加,随着产业化进程加快,价格、安全性等问题有望逐步解决,未来可能复制玻尿酸的发展路径,体量成倍增长。

此外,目前板块估值不算便宜,龙头2023年60倍PE,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不应过高。当然,因为医美行业属于高成长性行业,估值容忍度会比一般的板块高,需要投资者结合实际情况来理性判断。

(作者系中加基金研究员。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,不代表《红周刊》立场,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,不做买卖推荐。)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读图